一抹陽光是五月的樂章,勾起了三院人對春日的回望。一陳微風是五月的旋律,送來了三院人豐收的希望。
“人世間的美好夢想,只有通過誠實勞動才能實現;發展中的各種難題,只有通過誠實勞動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輝煌,只有通過誠實勞動才能鑄就”,“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奮斗本身就是一種幸福”,“新時代是奮斗者的時代”。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語匯聚起三院人勞動筑夢、實干興院的強大力量。
三院人相信,實干成就夢想,奮斗創造未來。
只要全院干部職工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把汗水灑向大地,就一定可以在實現強院夢的進程中鐫刻下屬于我們的豐碑。
只要我們弘揚實干精神,激發奮斗激情,三院一定會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邁上更高的發展臺階,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我們向三院的每一位勞動者致敬,向每一滴汗水、每一份付出致敬!
“揭秘”城市地下空間
當城市的高度掠過藍天白云,當城市的寬度抵達更遙遠的村莊,繁華和擁擠已經讓城市發展負重累累。如何有序、合理、舒適的開發城市地下空間,如何從城市的深度出發,構建一個三維城市,將是下一步城市建設者的工作方向。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的工作就是為城市建設提供大數據支撐,為地下空間開發提供基礎信息平臺。今天,我們帶您走近信陽市城市地下空間三維立體模型構建示范項目組,一起看看他們如何“揭秘”城市地下空間。
“大地質”觀下的“多兵種”協同作戰
“城市地下空間資源與城市地質調查是一個綜合性的工作,需要地質勘查、工程地質、水文地質、測量測繪、地理信息等多部門多專業協調推進。我們當前開展的是示范項目,主要還是先小范圍摸摸信陽市的城市家底。”地礦三院副總工程師、總工辦主任、該項目負責人彭月英介紹。
“信陽市城市地下空間三維立體模型構建示范”項目是省地礦局2017年度科研項目,地礦三院接到任務書后,成立了以總工辦主任為負責人的項目組,抽調包括地質勘查、物探、工勘、測繪、地理信息等多名專業青年技術能手15人,自2017年12月開始,這場跨專業、多領域協調的“多兵種”協同作戰項目全面展開。
“我們之前都沒有接觸過其他專業,這幾個月的工作向我們灌輸了其他專業的大量理論知識。我們是來者不拒,能學多少是多少,藝多不壓身嘛!”項目組成員董婷婷說出了他們每個人的心聲。
“我們的目的不僅僅是完成這個項目,更重要的是通過這個項目培養全方位、跨專業的人才,要培養出適應新形勢下地質工作的復合型人才。”這是彭月英的要求,也是整個項目組的任務,更是地礦三院的目標。
難上加難的原始資料整理
走進項目組辦公室,我們首先看到的是被標注滿滿的掛滿整面墻的工作任務圖,以及滿桌子、滿柜子的原始資料。
“我們從近6000份原始資料中,最終確認搜集了工作區域內1200多份原始勘察報告以及近10平方公里的地形圖和遙感影像圖,所有的工作都在這些資料的基礎上開展。”項目組副組長、總工辦副主任王云介紹。
近40年來,地礦三院完成了信陽市委市政府辦公樓、電業大廈、廣電大廈、建設銀行、師范學院等1萬多棟樓房的工程地質勘察或巖土工程勘察工作。這些資料的整理是整個項目的根基,也是難點,整理出來的地質信息質量高不高、準不準,直接決定著整個項目的成敗。
“有一批鉆孔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勘察成果,因為年代久遠,地質信息描述不規范,和我們現行標準下的專業名詞描述不統一,需要我們重新解譯。最重要的是有的鉆孔沒有坐標,只有方位描述,有的根本不知道在哪個位置,這是我們最頭疼的難題。”對于這些“疑難雜癥”,王云要求項目組成員務必本著小心求證的態度一一解決。
據統計,約有30多個鉆孔無法確定實際位置,為了把他們的坐標誤差定位在20米以內,項目組可謂竭盡所能。
走訪詢問參加當年勘察施工的老地質隊員是最重要的途徑,讓項目組感動的是,老勘察們對當時的工作記憶猶新,甚至鉆孔距道路中心線多少米都如數家珍,很大程度上化解了部分難題。但是還有一部分鉆孔位置的確認就沒這么幸運了,為了確定它們的坐標,項目組成員在微信群、QQ群發動認識的親戚朋友,去信陽本地老居民家中走訪,帶他們到現場指認。好在老城區主干道沒有多大變化,確認鉆孔位置工作才最終完工。
從零開始的三維立體建模
李志龍和李楊是三維立體建模小組成員,他們是地理信息系統領域的專業人才,在大家看來,建一個立體模型,做一個數據庫對他們來說還不是手到擒來,可實際操作并非如此。
第一個難點就是信息系統的基礎信息分類,要把整個系統所有專業的所有要素按照標準要求配置好,包括符號、顏色、大小、拓撲關系等等,還有原始庫、基礎庫、成果庫,近萬個屬性信息要互相關聯,一一對應。“就好比蓋樓房,基礎信息沒設計好就相當于地基沒打好,我們要做的不僅要符合規范要求,更要外表美觀、操作便捷。”光是這項工作,李志龍就加班加點設計了一周,并且在后續工作中還要持續完善。
第二個難點就是基礎信息的錯漏帶來系統無法建模,“打個比方,你看這有幾個柱狀圖,都是根據原始資料生成的,單獨來看都沒有問題,但是現在我們來生成剖面圖......”隨著李楊的操作,屏幕上提示出錯的窗口接連閃爍,“這種問題的出現,從建庫角度來看,各種屬性表齊全,沒有錯漏,不是軟件問題。出現這樣問題最大可能就是相鄰鉆孔的柱狀圖之間的地層軟件無法連接起來,這樣我們就必須找工程人員尋求解決辦法?辈鞂I人員必須打起十二分精神仔細辨別,拿不準的向專家求教,保證各類地層信息的準確。”三維建模就是在不停的糾錯中持續推進。
據初步估計,整個項目涉及千余個鉆孔,會產生100多個地質剖面,最終形成一個三維地質模型,而工作區域的地層復雜,其中的困難可想而知。
目前,整個項目已經進入三維建模攻堅期,項目組成員正在通力合作進行最后決戰。
信陽市城市地下空間三維立體模型構建示范項目作為信陽市城市地質調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信陽城市建設史上第一次用地質科學的基本原理和相關新興學科的技術方法,從全方位視角來研究城市建設發展問題,對城市進行了精細的地質學度量,為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及管理提供地學支撐。